#哈佛商業評論 專訪
【管理學潛移默化,成就杜書伍通路帝國】
1970年代初識管理學,杜書伍就深受吸引,更成為他日後打造聯強集團的軟實力基礎。然而,工程師出生的杜書伍,為何選擇通路一行?又如何帶領企業走向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榮光之路?
1970年,聯強總裁杜書伍成為大學新鮮人,進入國立交通大學(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工程系就讀。五十年後,他成為交大在台復校後的第八十位名譽博士。
今年1月25日交大舉辦的頒授典禮上,雖因疫情,並未廣邀貴賓,但仍聚集了多位產業界大佬,包括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光寶集團前總裁林行憲、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人親往,見證光榮時刻。
近幾個月來,杜書伍可說「喜事連連」。在交大頒發名譽博士前兩個月,2020年10月27日,他才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等共七人,獲頒第九屆工研院院士。
而稍早之前,在《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0月號發布「台灣CEO 100強」評比,杜書伍榮獲第四名,於10月8日才剛參加贈獎典禮。
三個月內連得三大殊榮,讓他的團隊也忙得不可開交,開玩笑說,「短期內應該不要再得了吧。」
在《哈佛商業評論》台灣CEO評比中,杜書伍擔任聯強國際領導人期間,繳出3924%的總股東報酬率及市值成長1,052億元的傲人成績。此項評比進行三屆以來,杜書伍每屆上榜,且全在十名內,經營功力可見一斑。
在領取名譽博士時,杜書伍以幽默且感性的口吻表示,這個博士,他念了五十年。事實上,在大學時期,杜書伍就展現不同於一般科技人的遠見和企圖心。
#管理素養為成功奠基
1970年代,國內資訊科技還在萌芽,一部電腦主機價值上百萬美元,可望而不可及,全台灣電腦數量更是屈指可數。「那時很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杜書伍笑說。他不斷思考,如何補強未來職涯發展能力?
隔年,交大管理科學系成立,讓杜書伍想到,企業營運不但要靠電腦,更要了解管理的內涵。因此他從大二就開始選修許多管理課,愈讀愈感興趣,畢業時一共修了超過二十個學分。
服兵役前,已對管理學深深著迷的杜書伍,還買了一本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著作《管理:任務、責任、實務》(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把這本超過八十萬字的大部頭書,帶到部隊「練功」。這本書至今他仍保留,裡面有當時他逐一劃重點、做眉批的珍貴紀錄。
台灣管理學先驅許士軍教授是這本書的三位譯者之一,而去年杜書伍在台灣CEO 100強的贈獎典禮上,也是從許士軍手中接過這項榮耀,不但巧合,更讓杜書伍感覺意義非凡。
杜書伍回憶,當時還沒有工作經驗,對管理學雖難深刻體會,但產生潛移默化效果,成為深植於內心的管理素養,所以他常說,這是他的「隱藏版學歷」。
#懷抱解決問題的心
這個隱藏版學歷帶給杜書伍最大的收獲,是後來他在經營企業時,非常強調要建立管理機制。有了管理機制才能不斷複製、成長,這也是他帶領聯強成為亞太第一及世界第二大資通訊產品通路集團的重要關鍵。
另外,面對工作的心態,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不挑工作,只想解決問題,」杜書伍強調,從退伍後進入神通集團擔任研發工程師開始,他一直抱持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工作,有什麼需要,他就接什麼工作。
24歲進入神通集團,32歲升任副總經理,1988年聯強國際成立,杜書伍接任總經理時也才36歲,外人看起來似乎是坐著直達車升官,但其實,是他把每一份工作,都當成是自我磨鍊和拓展視野的機會。
杜書伍進入神通集團後,歷經了許多不同於一般研發人員的職涯,一路從研發、業務,到負責行政管理、蓋廠房,甚至還創辦過一本雜誌《微電腦時代》,更難得的是這本雜誌還得過金鼎獎。
杜書伍說,要接行政事務前,有人勸他三思:「你做業務,業績好,大家都拍手,為什麼要去做常捱罵的行政?」但杜書伍想,研發和業務他都歷練過了,但對後面的行政支援不熟悉,而且自己也常覺得行政部門效率不佳,為什麼不自己去做做看?
所以,他去做了一年的行政,「又練了很多功力出來,」晚上11點下班是常態,但他不以為苦。
聯華神通集團大家長苗豐強,跟杜書伍共事超過四十年,很早就發現杜書伍總是公司最晚走的人。苗豐強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可看出杜書伍堅持的性格:當年公司交由杜書伍負責籌建神達電腦第一座竹科廠時,杜書伍只要不滿意品質,就是打掉重做,「我也接到不少廠商的抱怨電話。」
杜書伍總說,進入職場的前十年,「就已經把經營企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經歷過了。」
#開創高科技整合服務
聯強國際的成立,把杜書伍的生涯推上顛峰,多年來,他也成為聯強的代表性人物。
聯強國際在三十多年前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經營模式,從專業通路商概念出發,將過往各自獨立的銷售、配送、維修等項目整合起來,讓高科技產品從生產到配銷成為一條龍的整合型服務。發展至今,聯強營運據點遍及全球38個國家與地區。
但杜書伍本人是工程師背景,為何投入通路行業?
杜書伍表示,他一路歷練下來,體會到資訊產品要普及,必定要靠通路,但通路的布建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當時絕大多數人都投入研發製造,我就去開發通路,比別人早一步布局。」從這個事業的選擇就顯示了杜書伍差異化策略的本領。
杜書伍在交大的同班同學,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曾說,當年他們的同學大多選擇從事高科技產業,唯有杜書伍選擇了「通路」這個競爭激烈,又要管理龐大物資的辛苦產業。
為何選「辛苦產業」,還一做超過三十年?杜書伍認為,通路事業永遠都有新的挑戰和機會,雖然一方面覺得永遠做不完,但也不必擔心同樣的事情做到想打瞌睡。
除了具備策略思維與工作熱誠外,做為一個經營者,杜書伍非常重視可以快速複製的內部管理機制。深知企業經營要可長可久,不能靠「人治」,還得靠「機制」。
認識杜書伍的人都了解他是個「制度狂」。聯強剛成立時規模不大,幹部有限,很多事都要自己挽起袖子來做。杜書伍深知,公司制度設計不能從教科書或別人的經驗抄過來;再加上聯強是一個創新模式,也無從抄起,只好由自己扛起責任。「前面幾年好辛苦,白天上班,下班後晚上就回家設計制度,」杜書伍難得皺起眉頭說,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把公司帶上軌道。
#杜書伍夢想中的新家
聯強國際近期最令外界矚目的動態,是2019年9月以50.87億元,購入南港輪胎舊廠區改建案其中一棟商辦的部分樓層,未來會將總部從已承租超過三十年的民生東路辦公室遷至南港。
聯強在海外布局已久,在全球許多城市蓋過運籌中心和辦公大樓,但位在台灣的總部反而都是租的,直到八年前,現在的總部用地傳出都更消息,才讓杜書伍驚覺,是該在台灣有一個自己的家了。
在杜書伍的職涯中,一共蓋了超過三十棟廠辦,所以他對「蓋房子」很有自信。新大樓設計不假手他人,因為這不僅是聯強未來的家,也是他未來的夢想。
硬體固然重要,更傷神的是軟體。「(新大樓)這個決策,我的壓力很大!」杜書伍認為,企業總部應該要思考百年傳承,必須考量長期的環境變化和使用需求。
新大樓在物聯網的機制和核心軟體,是他花最多心思的地方。軟體必須是開放系統,未來只要升級軟體,就不怕建築功能過時。舉例來說,辦公大樓在上下班和中午休息時間,電梯很容易堵塞,如何讓電梯順暢運作,是大樓相當重要的一環。
為了創造最高的使用效率,杜書伍甚至親自拜訪電梯公司,了解他們的軟體如何設計,未來修改調整的空間如何……連這類小細節都要親力親為。
新大樓預計在2024年完工,由老闆親自量身打造的總部將以何種面貌出現?令人期待。
從大學時代醉心管理,到後來建立制度,杜書伍還有一項與眾不同的嗜好——透過文字傳播新觀念。
從2000年起,他把自己多年經營企業的心得,撰寫成一篇篇管理文章,已累積二百餘篇,超過五十萬字,部分還集結成書,十分長銷。
即使到今天,杜書伍都還在不斷思考有什麼東西可以做為寫作題材,即使在開會時,靈感一來,他就會馬上在手機上寫下標題,有空時再把文字整理出來,「有時興緻一來一個禮拜寫二篇,有時候偷懶就二個月沒寫,」杜書伍笑著說。
#數位轉型收穫成果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聯強國際全年營收預計微幅衰退1.66%,不過下半年業績已回升,12月甚至還創下單月營收374.6億元的歷史次高。這要歸功於推動多年的數位轉型,發揮了巨大功效。
其實聯強在成立初期就推動資訊化,所有制度都要靠資訊化平台來執行。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生諸多新應用後,杜書伍又發現資訊系統若只做內部管理絕對不夠,幾年前就在公司內部推動數位優化,甚至發展數位轉型。去年疫情,不但剛巧成為驗收成果的機會,更確定這是對的方向。
目前聯強內部資訊已廣泛串連,並利用APP讓員工隨時協同作業,因此去年3月大陸雖突然封閉,但聯強在大陸二十多個據點,連同香港、台灣在內,還是可以維持遠距作業。
聯強推動數位轉型有四項重點。第一是工作模式轉型。就是把一些制式化、勞力密集,像資料輸入這類工作數位化,改由電腦執行,一方面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效率也大幅提升。
第二項重點是管理轉型。以往有許多制式化工作,要花很多時間查核,交給電腦後,只要源頭資料正確,就一定可以產出正確結果,促成內部分工及管理方式改變。
第三項重點是商業模式改變。由於所有資訊數位化,不但可以做到橫向內部連結,甚至縱向與客戶連結。在透明和即時資訊流下,不需要再跟客戶曠日費時地核對資料,使得溝通模式、交易方式等等也跟著改變。
第四項,也是最重要的數位轉型重點,是創造新的商業機會。聯強有一個新的發展重點,就是「營運管理服務平台」,產品的製造商或品牌商,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取得協助。
在這個概念下,2016年新成立「通達智能運籌」公司,提供到宅服務、專業配送、智慧倉儲、快速維修和技術服務等五大類業務,至今在台灣已提供超過一百萬戶各類家電用品、淨水器、按摩椅等到宅安裝和維修,如同「家用產品的最後一哩(last mile)」,成長潛力無窮。
從創立初期挑燈夜戰擬定公司制度,杜書伍投注了一生心力,使聯強長成今日規模。外界看他總是意氣風發,但他說每天總是會有大大小小的挫折,但沒有挫折,就沒有克服困難後的欣慰和充實,「所以有時候要學會憋氣往前走,制度對了才能走得遠。」
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 / 作者:張彥文 / 攝影:池孟諭
#連結閱讀:
1.聯強總裁:制度是我們的信仰
http://bit.ly/34HVdsY
2.我的隱藏版學歷
http://bit.ly/3mZTyHC
3.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bit.ly/3q4W2WL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9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5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呂浴珊專訪 ShanShan Lu 身邊的小東西都擁有記憶,隨著歲月它們慢慢變成小妖怪。 堅持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 呂浴珊走上藝術這條路不像其他的藝術工作者般,從小就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在升大學的那一年,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進入藝術這個多采的世界。但是,當她把...
「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巴黎老姐甜廚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為什麼有國立大學還找不到工作?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新聞] 國立大學畢業「面試5公司」沒下文!她被趕出家門 的評價
- 關於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社會系畢業生平均薪資與全校平均並無顯著差異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台大生心痛告白: 給我工作、22K也好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國立大學工科大學畢拿35~38K - Mobile01 的評價
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想知道在這樣嚴峻的環境下該怎麼找到工作嗎?
🔍想知道身為年輕人的你該怎麼增強實力嗎?
🔍想知道今年社會新鮮人的苦衷嗎?
今年的新鮮人已經畢業一個月,
但似乎還有很多同學沒找到工作...
很多人說是疫情的衝擊,導致職缺大幅減少。
你認為呢?
・・・・・・
2020 年畢業的這批學生,被稱為「#新冠世代」。
除了要在企業緊縮的環境下求職,
還要跟因疫情失業的職場老鳥競爭,
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根本是難上加難?
・・・・・・
為了研究這現象背後原因,
身為實習生的我!😎
直接出發政治大學做校園街訪!
聽聽應屆畢業生們的真實心聲跟困擾!
・・・・・・
真的是疫情讓我們找不到工作嗎?
還是說,這只是我們面對自己在校四年,
卻沒有任何累積的空白履歷的一種藉口?
(我的老闆說他比較喜歡像 阿滴英文 或六指淵 Huber 這樣的努力累積跟自學的孩子~)
又或者是,這個社會真的對年輕人很不友善呢?
你認同這位主(ㄉㄚˋ)管(ㄕㄨ)的想法嗎?🤨
你喜歡哪位同學的說法呢?🤓
國立政治大學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NCCU) 的同學們~
你們怎麼看呢?
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
#實習生大調查 #政大街訪
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巴黎老姐甜廚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姐也是人,沒有像大家想的那麼厲害//碎碎念
最近巴黎早晚溫差大,老姐穿去上班的naracamicie黑色風衣也已經穿了12年了
加上通勤要戴口罩,頓時有種自己有點像「文豪野犬」裡面芥川龍之介跟他妹妹的混搭Cosplay
從台大心理系畢業來巴黎,也即將要十年,
當過五星級飯店甜點坊負責人
米其林一星餐廳甜點領班
巴黎其他知名飯店第一甜點領班(還有其他廚房的工作,就不一個個去數了,去看每年的稅單還比較快)
這十年,有很多好的跟不好的回憶,但這些都對我很重要,增加了我人生的重量與厚度
有好幾年,每天在甜點坊的時間很長很長(14小時起跳),手機也自動將我工作的地方定位成我家
也曾經發生過租的房子被賣掉了,老姐只好睡在有兩個小孩的朋友家的沙發床上,
工作忙到根本沒時間找房子,最後飯店高層看不下去老姐眼袋越來越深,讓我住兩週,一晚接近300歐的套房
也曾經凌晨三點才下班,騎腳踏車從艾非爾鐵塔附近的飯店回家,結果在協和廣場摔車
也發生過很多莫名其妙被性騷擾或是因為薪水/年資/派系不同被欺負的事情,這邊就輕鬆帶過吧,反正也都過去了
比較令人痛苦的,是有一陣子,身邊的「非甜點師法國朋友們」都說「你做甜點太可惜了」
這些朋友大多出生於富裕家庭、學霸,之後在銀行或微軟,當高階主管或是自己創業當老闆
他們是我人生中的一扇扇窗戶,聊品酒、聊音樂、教我跳華爾滋、聊經濟
當我甜點學校畢業後,終於拿到艾非爾鐵塔邊五星飯店甜點坊負責人的聘書時
他們都很開心我終於在巴黎『存活下來,拿到終身職了』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老姐對甜點越來越走火入魔,反對我將「甜點就是我人生的全部」的聲浪也越來越大,
最後,我只好漸漸拉開跟這些朋友的距離,工作已經很忙很忙了,我心智沒強大到一邊在甜點坊弄得焦頭爛額、重整甜點坊、訓練員工之餘,還要接受「你做甜點太可惜了*N遍」耗損我的同步率。至於被交往的男生說「對你而言,甜點比男人還重要,還是分手吧,見面時你也只想著工作,聊的也都是工作」,也是家常便飯
如果我今天選擇的道路就是繼續學霸下去,北一女數理資優班、台大心理系、去加拿大或美國念研究所,大家就會比較高興嗎?
但是這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呀!
人生中是有所取捨的,老姐的個性是就算知道再一點點就可以完成,但如果不是我想要的東西,那我寧可砍掉重練,捨棄
老姐高三,曾經因為聯考前老爸癌症在重症加護病房,所以休學了半年
休學當時離推徵不到幾個月,身邊很多人都說,以我的成績,要隨便上個前幾名國立大學的冷門科系是很簡單的,就不要休學,好好升學吧
加護病房能探望的時間不多,我也只能抱著大學物理的教科書,在醫院一樓的星巴克唸書等待
我在評估自己的心理狀態以及當時的生活狀況後,覺得要考上台大很危險,至於為什麼只想考台大,是考慮到之後轉系和修課選擇較多,學風也開放,適合看起來人畜無害但心裡很叛逆的老姐
所以還是跟北一女申請了休學半年,打算等老爸癌症跟過世的事情處理好,整頓好心情之後,再回北一女重唸三年級
班長帶頭,同學們都很照顧我,導師們也都很包容我,真的很謝謝大家
之前回台整理房間時,找到了一封未開封的信,完全忘記這封信是什麼的老姐,拆開一看
才發現原來是台大心理系三年級時,心理統計教授幫我寫的某加拿大研究所的推薦函
這才想起,當教授拿信給我的時候(當時我是教授的國科會計畫約聘助理,自己也拿到了自己想研究的國科會計畫),
我:教授不好意思,我最後決定去法國了
教授:法國?哪所學校??(因為心理統計有名的學校幾乎都不在法國)
我:去學法文,之後去學甜點
教授:什麼時候回來?之後呢?
我:不會回來,我想當甜點師
教授:甜點師,在廚房工作很辛苦,不能只當成興趣嗎?
我:對不起教授,但是請不要擔心
做研究很快樂(畢竟從高中就開始在中研院做研究),但是那是我的興趣,並不是為了好申請國外的研究所,並不是為了履歷好看,才做研究的
而且我研究主題的研究所,在美國哈佛跟哥倫比亞大學都屬於教育心理學系,沒有獎學金,畢業後很難將學費賺回來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自己是個現實的人(說好聽一點,是實際嗎?),那時也跟在大學認識,原本以結婚為前提的男友分手了,既然知道自己以後要到法國,不想耽誤對方人生
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很傻,明明才大三,等到大四再分手也不遲,但是我覺得這樣是不尊重當時的男友
其實自己知道,來法國才是變數更大的選擇,先不說語言,甜點學校畢業之後都不知道找的找不到工作
還記得剛來法國,為了省錢,是租3.63坪的小套房,窗戶打開就是垃圾桶,廁所在走廊跟其他人共用,結果老姊晚上怕穿著睡衣去廁所所以憋尿,最後得了尿道炎XD
不過總歸而言,我在法國遇到很多貴人,也很幸運的在工作上比別人幸運很多
如果您是老姐粉絲頁的資深粉絲,您大概會發現老姐最近發文的次數減少很多
雖然這樣說有點不妥,但我常常擱心自問,大家看到的都是老姐順遂的一面,這樣真的好嗎?
會不會誤導其他之後想要來法國的人呢? (然後很多文章打在備忘錄,但是沒發文)
回歸正題啦,老姐沒有很厲害,毅力跟耐性也不夠,但要說唯一的優點,
大概就是:人沒有那麼脆弱,人是可以突破極限的,如果自己認輸,那就輸了。沒有不可能,不試試看怎麼知道
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呂浴珊專訪 ShanShan Lu
身邊的小東西都擁有記憶,隨著歲月它們慢慢變成小妖怪。
堅持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
呂浴珊走上藝術這條路不像其他的藝術工作者般,從小就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在升大學的那一年,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進入藝術這個多采的世界。但是,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時,得到的是反對的聲音──希望她打消念頭,選擇比較有前途的科系就讀。內心卻一直有個聲音跑出來告訴她,堅持畫畫初衷。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拜託高中美術老師讓她在午休時間練習畫畫,到了報考期間,她也是偷偷的跑去報名術科考試,雖然父母不願意,還是陪著她去應試,而她也得到了進入藝術大學的這張入場券。到了選填寫志願表時,又是另一個拉鋸戰,父母仍然希望她放棄藝術相關科系,直到繳交的最後三天,終於答應讓她填美術系。當年通訊沒現今發達,她身邊也沒有相關的人可以詢問,就直覺地填了離家最近的學校 ──新竹教育大學。父母看到榜單之後也只能接受,至少未來還能當個老師,不至於找不到工作。若不是當初的堅持,呂浴珊又何嘗能徜徉藝術國度呢?
找到一生創作的熱情
大學期間,呂浴珊對於平面繪畫很不熟悉,應該說完全不會,成績不好是必然之事。直到二年級有了分組課程,有木工、玻璃……等不同創作媒材,她好開心自己可以學習到這些課程,但相較於平面繪畫,立體類媒材的使用卻多了一份危險。學習的過程中也受了很多傷,曾把指甲磨到不見,還割斷手指神經導致一年無法動彈。就算如此,受傷也無法讓阻止她對藝術的熱愛,大家的起跑點也變得更近,讓她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更一頭栽入金工的世界。參加新一代這個藝術設計的盛會裡,她看見其他學校不同驚艷的作品,讓她發現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準備考取研究所的一年期間,她在新竹教育大學當了一年的研究助理,在這年當中,她必須幫忙準備材料,重新學習老師教過的課程,因此讓她補足了原本不熟悉的部分,基礎工也更扎實。
互相交流激盪創作的火花
研究所時期學風自由,老師不再著眼於技巧,相對的,學校給予相當多的資源,舉辦國外藝術家工作營,在短短的5至7天的時間,呂浴珊跟著藝術家一起創作,她提到當下壓力很大,但結束後回頭看,發現自己竟能如期完成,也從中得到更多的新知識與成就感。校園裡同儕們都來自不同學校,在同好的團體中,大家擁有自己的小撇步,都會互相分享,誰說一定要照本宣科呢。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她發現一件事,就是與一畢業即開始上班,或去當老師的同學最大的差異是,她一直持續走在創作這條路上。儘管當學生無法有足夠的金錢,但是她珍惜人生當中還能有這一段不需為生活煩惱的日子,可以埋頭不斷創作的機會。呂浴珊到日本交換的那段期間,總共有5位交換生,除了她是亞洲學生外,其他都是歐美的學生,在那裡她也看了許多不同的展覽,各國的創作方式都很不一樣,對歐美的學生來說,認為任何東西都能被當成飾品,他們認為日本飲料罐很美,切下來掛在身上也能成為身體配件的一部分,跳脫了大家對飾品本身的刻板印象。
時代在進步,創作的方法走向更多元,不再侷限於書本上以及以前老師所教授的方式,與同學的互相交流下,常是能以便宜又快速的方式得到等量的結果。畢業後,沒有學校的高級設備,她開始蒐集不同製作方式,光華商場則是她近來最喜歡去挖寶的地方。
創作與生活相輔相成
「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是呂浴珊最好的寫照。對於立體作品的製作,她很少事先畫好一個完整的草圖,頂多只畫一些基本型體,在多年的創作過程中,她喜歡享受創作的過程,雖然有草圖,但是她不想受草圖侷限住,因為在創作時,往往會有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這反而讓她的作品增添了不一樣的趣味與形體。時間因創作而有價值,當呂浴珊創作時間減少,她就會渾身不對勁。
這次的展覽,她把作品聯結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每個作品代表著她所遇到的角色,她把看見的現實形體轉換成她創作的素材,以擬人的方式來呈現每件不同的作品,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她,呂浴珊。在冒險的過程中,她遇見這些角色,第一個作品則是以自己家中狗狗的雛形來製作,體現「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的理念;另一作品是由大小不同的機器人所組成的,機器人的形體類似,差別在於高、矮、胖、瘦與零件的不同,機器人有著不同的顏色,不同顏色意涵不同膚色的人種。作品述說著她的經歷與想法,呈現出有趣的思考方式,讓觀者也能栽入她一手創造出來的世界,共同踏上冒險的旅程。
呂浴珊-透過雙手將冰冷的金屬,塑造出人物造型的生命力。
呂浴珊簡歷:
2014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碩士畢
2009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士畢
經歷:
2016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兼任講師
2015-16 大漢技術學院珠寶技術系專任講師
2015 行政院勞委會金銀珠寶飾品加工乙級證照
得獎:
2015 新北市金屬工藝大賽 器物組 佳作
2013 臺灣工藝競賽 創新設計組 入選
2013 新北市金屬工藝大賽 首飾組 入選
2013 台東美展 工藝類 第二名
2013 Korea Jewelry Design Association 入選
2012 客藝精神創意神龍大賽 第二名
2009 新竹美展 工藝類 優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ugOkO5dIgs/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v2RL6UU2K3whHhCtYfTeS2bsU8w)
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新聞] 國立大學畢業「面試5公司」沒下文!她被趕出家門 的推薦與評價
拜託妳找不到的話就滾出門吧!看了很痛苦。」 ... 如今她被迫北上找工作,除了壓力外,也忍不住心痛。(國立大學,找工作,求職,面試,北漂,zuvio) . ... <看更多>
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社會系畢業生平均薪資與全校平均並無顯著差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Nenhuma descrição de foto disponível. ...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了沒? ... Q6:你說社會系相關工作很多,但長輩還是一直說工作會不好找,你確定不是在誆我?! A6: ... ... <看更多>
國立 大學 找不到工作 在 為什麼有國立大學還找不到工作?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是私立又是文科的找不到工作情有可原,但怎麼有不少國立畢業的還找不到工作啊!,也有工科出身的,是要求太高還是放不下身段,有沒有人可以說明 ... ... <看更多>